《Tinder 大騙徒》西蒙列維耶夫 為什麼可以騙到這麼多錢?用魔術師的角度來看看騙子、宗教教主和品牌狂熱
今天會把討論重點放在,為什麼這些角色明明站在一個和世界主流價值觀不同,甚至相反的立場,卻還是有一些甚至是大量的追隨者,套用到現實世界也是如此,例如:軍閥、恐怖份子首腦、邪教教主⋯⋯ 他們是如何建立自身魅力的?
同時我們認為宗教、現代品牌的宗教化、社群網路的興起,其實都有著非常相似的形成路徑,這次藉《Tinder 大騙徒 The Tinder Swindler》以及《攻殼機動隊 S.A.C. 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裏,同樣有著大量支持者的九世英雄這個角色套上宗教及品牌狂熱,看看會有甚麼相似之處呢?
正式開始前,先帶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宗教和現代品牌的宗教化是甚麼。
宗教是甚麼?
宗教是一種非常廣泛的概念,誕生的原因也有非常多種。
在原始社會中宗教存在的原因是為了幫助人們理解那些依靠看不見的,隱藏的力量否則難以理解的事件,例如:萬物有靈論。
弗洛伊德則認為,宗教是一種心理困擾的副產品,諸如極權、壓迫、飢荒、戰亂等等都能歸類在此心理困擾當中,人類為了降低這些環境或是地區因素造成的痛苦,因此創立了能成為心靈依託的存在,也就是宗教。
但透過消除或減輕上述心理困擾的成因,則能通過減輕這種痛苦來消弱宗教,這也是現代社會為什麼缺乏信仰的人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宗教也經常是社會組織或政權的一種手段,方便控管人民因此將統治者冠上神性或刻意導入某些宗教,有目的性造成沒有宗教信仰就沒有意義的社會價值觀,馬克思就認為,宗教是一種幻想,其主要目的是提供理由和藉口來保持社會正常運轉。
簡單做個歸納,過往宗教發展的原因很多是由於人類的未開化、痛苦、社會控制所造成的。
但這些特點到了現代則可以套用到非常多被認定為邪教或是極端組織的發展因素上,所以被定性為邪教的信仰和正當宗教間通常沒有真正的區別,目前宗教學術界普遍放棄使用邪教這個主觀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不含貶義色彩的新興宗教詞彙代替,一些學者更認為邪教一詞是對於具有不同教條和儀式的團體的人身攻擊,或是另一說法在一般人的用法當中,所謂的邪教,其實指的就是我不喜歡的宗教。
簡單解釋了宗教後我們來談談現代品牌的宗教化。
現代品牌的宗教化是甚麼?
品牌宗教化是品牌基於加強消費者忠誠度目的,通過各種方式培育出來的類宗教信仰關係。
導致這現象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現代化社會中很大比例的人類在充滿自由、民主、科學理性、資本主義、社群網路的富饒環境下成長。
和過往世界觀的差異導致現代人類缺乏主要或是重點的信仰依靠,因此需要從和古代不同的方向去尋找出新心靈的依靠,諸如:自身喜好、外觀、群體行為、和自身雷同個體性的認同感(同溫層)⋯⋯
自由導致人類產生更多的自主,也增加了人類對人生目標的不確定性以及缺乏目的性。
民主降低了人類被壓迫的比例,也同時讓地區甚至是世界更趨向團體化發展。
科學理性讓人類質疑舊世界神創論的基礎。
資本主義造就了商業種類的蓬勃和金錢至上的價值觀。
社群網路讓人類擴大任知視野,卻間接導致沒有社群主控權的人類喪失了個體差異。
具有宗教特色的品牌分析了這些現代社會的組成結構,結合上述種種結構對人類的影響,導致現代品牌的宗教化現象的誕生。
正式進入今天的主題
將前文提到的兩個角色,《攻殼機動隊 S.A.C. 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中的九世英雄以及《Tinder 大騙徒》中的西蒙列維耶夫和宗教以及品牌進行類比,來看看當中有哪些共同點。
就像上面提到的,這些角色通常都有一些異於常人的魅力,這些魅力能讓追隨者就算不擇手段也要幫助他們達成目標。
例如跟隨九世的人不惜用人肉炸彈的方式,也要向世人述說他們的理念。
Tinder大騙徒中被西蒙所蒙騙的對象,不管知情或是不知情都會使用大量金錢去滿足西蒙奢華的生活需求。
從想進行類比的角度來說,這些行為就如同虔誠信徒對於宗教的殉道或自殺攻擊行為一般,也如同某些品牌追隨者不惜砸重金也要獲得該品牌的產品,幫助品牌公司完成他們的營銷目的。
那麼,這些現象又是怎麼形成的?造成這種旁人看來近乎盲從的行為前,做了甚麼事情,才能得到追隨者的仰慕、敬畏、完全信任?
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首先我們可以借用一下當人們看到精湛魔術表演時的狀況,人們困惑,人們瘋狂,因為他們看到了本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就發生在眼前,最終產生了敬畏之情,這種情緒讓他們最終可能會崇拜魔術師,並用各種方式支持魔術師的事業。
就如同史前的人類在看到無法理解和解釋的大自然力量諸如地震、打雷、洪水後,產生了萬物有靈的思想,並導致了原始宗教的誕生,原始時代的人類便會開始使用糧食、藝術品等如同原始貨幣的物品進奉這些自然神靈。
這也是現代新興宗教團體常用的手法,透過魔術行為讓自己漂浮在空中,喝下毒藥後沒事發生等等,藉由這類無法讓常人理解的行為來將自己神格化,進而取得信任到最終收納為虔誠的教徒,讓這些教徒以金錢供養自己。
Tinder 大騙徒中的西蒙或是九世英雄是否也使用了類似的手法?
西蒙在和受騙對象的初期接觸中,往往都會使用金錢魔術,隨手一揮就如同探囊取物般的招出美酒、美食、勞斯萊斯、豪華住所甚至是私人飛機,這對於活在資本體制中的人而言,就是他們所無法理解、不可能發生的事物,因此在這裡我們就把它比喻為金錢魔術,受騙對象經歷過這些之後,西蒙便在他們心裡產生了類神格化的現象,最終能把自己的一切都交予西蒙。
從這裡我們就能類比到聖經當中記載的耶穌死後三天的復活、將血液變為紅酒、將肉變成麵包等事蹟,這就是眼前發生的無法理解、不可能發生的事物。
品牌行銷中常使用的手法也能跟上述舉例做出類比,例如:現場展示沒甚麼人看過的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套用到無法理解、不可能發生的事物。
接著來看九世英雄,他的狀況比較特別,這個角色並不是給予人們直觀的玄妙行為取得信任,取而代之的是給予理想、承諾等願景魔術,並且讓人覺得他有實際達成這些的能力,這在世界底層的難民看起來也是無法理解、不可能發生的事物,最後被人們視為燈塔一般的存在,並將自己的一切交予九世英雄。
西蒙其實也有做出和九世英雄類似的願景手法,想跟受騙對象共組家庭,跟著我就能有榮華復貴,享有更好的生活等等。
從生物學角度也能知道,跟隨更有能力的個人或是組織,無論在潮流、生活水平、教育環境等等,都能讓自己和後代有更優勢的生存環境。
死後上天堂、死後輪迴到更好的種姓這些宗教說法就可以類比到九世英雄對難民所許下的建國願景,這些目的都是為了推動人們去實行某些事如:生前做善事、革命建國⋯⋯等等做了這些事就能上天堂、做了這些事我們就能有自己的家園。
品牌行銷中也同樣有手法也能跟上述舉例做出類比,例如:我們的生產過程和用料能把地球變的更好套用到給予理想、願景等。
到目前為止使用了從看見無法理解、不可能發生的事物產生的仰慕和敬畏心,以及,給予人們美好願景來類比或解釋為什麼這些角色、品牌、宗教會有這麼強大的魅力讓大量人去追隨。但,對於這些組織或人而言,這些都還是開頭而以,一個讓人願意追隨的開頭,如果要讓它穩定發展下去,還需要做哪些事情? 這些事情又能怎麼類比? 讓我們繼續討論下去。
他們是怎麼持續發展的?
從古代宗教發展來看,仰慕、敬畏、願景、指引、帶領都是組織發展初期為了讓人追隨所使用的方法,久世和西蒙也使用了能和此作出類比的手法,但從歷史看來這些要素並不能讓組織長久的存續下去,仰慕會終結,敬畏會被推翻,願景會變成空頭支票,指引和帶領則有終點,因此需要使用別的方法或手段來讓建立起來的規模持續下去。
權威性和二元對立就是非常好的做法,例如:天主教的異端審問、嚴刑峻法和建立群體對外的共同敵人如他方的異教徒等,對內用酷刑和權位建築提高敬畏中畏的成分,對外塑造我們或是我以外都是危險的,如此能把原有群體更牢固的控制在組織範圍內。
Tinder大騙徒中的西蒙或是九世英雄是否也使用了類似的手法?
紀錄片當中西蒙和受騙者相處一段時間過後就會出現他的另一種常用手法,建立對外的共同敵人,西蒙會傳送一段紀錄他的保鑣被人攻擊後頭破血流正在進行救治的影片,藉此暗示他有一些在外的敵人,這些敵人會不斷地想要攻擊他、危害他的安全,受騙對象因為和他關係非常親密,因此也有被攻擊的危險,而也因為這些敵人的攻擊,他不能隨便暴露他行蹤例如使用信用卡,要求受騙者對他提供長期金錢幫助,並且一再強調只有我是你可以信任的人,任何來自外界對我不好的風評都是我的敵人攻擊我的手段,藉此延續西蒙在此人身上的事業時間。
同樣的我們再來看看九世英雄,他對難民們給出了理想和願景,這些最終都指向難民建國,雖然九世英雄沒有自己做出權威性統治或是建立二元對立觀念,他的立場恰好相反,希望使用和平方式讓國際輿論給予同情,但對於組織中的激進派而言,想要在國家發展已經飽和的地球上建立新的國家,一定需要傷害部分人的權益甚至生命來獲得資金以及領土,因此在非本意之下組織最終建立了對外的共同敵人,也就是妨礙我們建國的人,以及霸佔我們未來領土的敵人,這雖然讓他們的組織埋下了毀滅的伏筆,卻也維持住了整個組織的士氣和發展動力。
上述就能從古代宗教中的二元對立,異教徒都是我們的敵人,異教徒會傷害你,除了我們之外都是不懷好意並且邪惡的,他們信奉的是惡魔,會用任何邪惡的言語重傷我們的神,類比到西蒙創造的敵人當中所使用的種種手法,以及九世英雄的組織在發展過程中漸漸衍伸出的敵人。
品牌行銷中也還是同樣有手法能跟上述舉例做出類比,像是不同的同性質品牌間如:百事可樂對可口可樂、麥當勞對漢堡王⋯⋯便經常會利用社群、廣告、輿論做出互相詆毀,甚至抹黑的行為,目的就在於宣揚自身優點、鞏固既有群體並且在群體內製造對立的敵人,加強品牌在市面上佔有度以及延長品牌存續。
由於此次只想要從遮些角色有魅力的原因類比到如何讓組織發展起來,因此在往後的角色故事我們就不繼續類比下去了,目的在於想用特別的切入點來看看不同性質的人事物和組織間能否找出類比性甚至是相同性,因此今天的主題就到此先告一段落,接著就來為今天的主題做一個總結。
總結
九世英雄擁有堅定的立場和動機,如同想拯救眾生的救世主。
西蒙列維耶夫擁有超群的手法和魅力,如同使用金錢和情感魔術的魔術師。
經歷了仰慕、敬畏、願景、指引、帶領到權威性和二元對立,我們舉例的角色便有了能浮上世界舞台規模的組織或是事蹟。
他們在作品或是現實世界中代表的都不是一般價值觀正派的一方。我們將這兩個人的發展和宗教、品牌、魔術師做了類比,不管認不認同,他們之間終歸有著特殊的相同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之間總會有著不可思議的共通性和類比性,今天我們使用了宗教和品牌發展來類比反派角色的發跡史,這只是以個類比的觀點,不代表宗教與品牌都是邪惡或是反派的,套用到英雄發展史和正義組織的起源也是能合理做出相應的類比,因此請用類比角度,帶著靈活思考和多面向性來看待我們這集的主題。
世界上還有非常多能拿來類比的事物,在生活中尋找出與作品的共通性意外是非常有趣並且有意義的事。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跟大家討論的話題,也希望大家能透過更多的作品擴展自己的人生視野,反之亦然,將娛樂轉化成學習的動力,精進人生,合理並且有意義的耍廢,我們下次再見。